9月25日,由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指导,交科院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支持,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防控安全风险 共筑平安交通”边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李光辉、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交通司经济事务干事Ishtiaque Ahmed、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孔国华等4位嘉宾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办事处安全总监窦朋、亚洲开发银行交通安全顾问James Benjamin Brittain、交科院交通运输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欧阳斌、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双生、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门光誉、美团公司副总裁蒋岱玮、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耕以及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宁夏大学教授王芳等9位专家演讲发言。交科院副院长陈济丁主持边会。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杨华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王洪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瀚、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罗恒、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光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王波、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王力军、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蒋琢、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初北平、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环保监督部副总经理任福松、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晶哲等领导出席。
来自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司局以及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等直属机构,上海、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甘肃、宁夏等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安全技术中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路网中心、管理干部学院等部属单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甘肃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美团公司等企业,以及广东、河南、湖南等地科研院所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李光辉在致辞时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公铁水亿吨公里死亡率均呈较大下降趋势,航空运输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5年滚动值一直优于世界平均水平。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将大力推动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模式变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愿搭建高端合作平台,打造权威交流载体,充分发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等作用,加强与国际各方沟通交流,合力推动全球交通安全行稳致远,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Ishtiaque Ahmed在致辞时表示,亚太地区道路运输系统的影响广泛,其安全性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消除道路交通中的伤亡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正与各成员国密切合作,努力改善亚太区域的道路安全。
刘可在致辞时表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梳理了“行业安全生产12345”,即围绕责任制这1条主线,持续完善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2个体系,紧盯重大风险、重点区域、重要时段3个重点,深入实施风险管控、群防群治、精准执法、科技兴安4项工程,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大节假日不发生重大险情、遏制重特大事故5个目标;下一步将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迈向更加安全、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
孔国华在致辞时表示,宁夏交通运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化、全链条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多角度、全方位推进安全风险防控,为交通运输快速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更加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严新平在《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控制技术及展望》主旨演讲中表示,极端恶劣天气、全球不断增长的水上交通运输体量以及人类对深远海、极地水域的利用产生新用海需求,导致新的海上运输形态以及未知风险,船舶动力多能源的现状将不断变化,新能源船舶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韧性理论为新型水路交通系统安全控制提供了全新思路,建议采用灾前主动防控与灾后协同救助两条并行技术路线开展研究,由事后应急向全过程监管转型,面向“新一代航运系统”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共性技术,开展韧性提升体系研究。
James Benjamin Brittain在《车辆安全系统方法——创新解决方案》专题报告中表示,当今世界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仍然处于高位,道路交通伤害是儿童和年轻人的主要杀手。利用新兴技术可以使车辆更安全,如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防撞系统和远程信息处理,可以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改善车辆的机动性,并促进对车辆运行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更安全的运输系统,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未来,全自动驾驶技术有潜力显著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据有关研究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将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90%。
窦朋在《基于风险的国际航协安全审计》专题报告中表示,基于风险的国际航协安全审计将有助于持续降低事故率。相比以往的国际航协安全审计,基于风险的国际航协安全审计将从合规性审计转向有针对的安全体系成熟度的评估。审计方式的变革使国际航协安全审计更能发现潜在的运行安全风险并通过整改提高安全水平。
欧阳斌在《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战略思路与路径选择》专题报告中表示,推动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实现交通运输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引领,以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韧性和本质安全水平为根本保证,以实现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机制转变为主要内容,以构筑全员安全防线、强化源头风险防控、强化智慧精准监管、加强全链条系统治理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依法治安能力、全过程风险防控能力、人员安全适岗能力、科技兴安能力、多元共治能力等为支撑保障,加快形成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新格局。
肖双生在《互联网出行平台安全防控的有效做法及面临挑战》专题报告中表示,滴滴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组织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成熟度建设方面进行长期投入。滴滴也在持续将探索的安全成果与社会各界共享,让安全标准、安全能力走出去,保障与守护司乘安全,努力促进整个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保障与促进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门光誉在《安全管理数字化,安全举措标准化,助力企业实现本质安全》专题报告中表示,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突出建立双重预防机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利用教育培训箱、VR体验馆、安全体验设施定制培训课程,通过“理论知识+实体体验”的方式,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识别能力;扩充基层安全员数量,培养合格班组长,帮助实现从“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夯实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助力企业实现本质安全。
蒋岱玮在《共享出行安全防控与城市治理融合探索及实践》专题报告中表示,借助互联网技术,共享出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时空匹配,满足出行人多样化需求的出行活动。美团共享骑行安全防控体系围绕可靠的“车”、智能的“场”、守则的“人”进行构建,通过“三层30+”安全措施,搭建体系化安全防控能力。
黄德耕在《广西交通安全研究实践探索》专题报告中表示,广西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将深化交通基础建设全生命周期安全研究,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在设计阶段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先行,坚持源头安全、底线思维、技术先导;在实施阶段突出关口前移、精准施治,深化“平安工地”建设,提升本质安全;在运营阶段,突出百年品质、数字赋能,推广应用BIM+GIS 高速公路工程三维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
王芳在《基于安全理念的沙漠高速公路综合设计及实践》专题报告中表示,由于沙漠独特的环境特点,沙漠公路的“建—管—养—运”始终是国内乃至世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沙漠高速公路防沙固沙体系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固沙为先导、生物固沙为核心”“公路畅通、安全运行”“以固为主、固阻结合”“新材料、新技术集成创新”“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等理念原则。
本次边会突出“国际性”、面向“大交通”、着眼“大安全”、体现“高层次”,重点围绕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模式转型、道路运输安全、水路交通安全、民航安全、互联网出行平台安全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研讨,参会人员全面覆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不同行业领域,贯穿规划、科研、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环节;议题除涵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生产、服务等传统领域安全之外,还关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涌现所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涉及范围广,代表性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与会代表在边会上共谋交通安全研究,共话平安交通建设,共促交通安全发展,积极为打造更高水平平安交通、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献计献策,增进了工作友谊,促进了合作交流,凝聚了广泛共识,达到了预期目的,有利于构筑交通运输安全领域政产学研用结合、开放协同的生态圈,为推动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贡献力量。